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陆川客家人过年习俗

陆川客家人过年习俗

关键词:陆川,客家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陆川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xl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94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 陆川客家人主要从福建省上杭县和福连珠玑巷迁徙而来。迁徙时间约为明朝中叶,按辈排,至今大体上是十八至二十代。现在,陆川约有五十多万客家儿女,和邻县博白均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地。
  陆川客家人过年讲究的是热闹、隆重、团圆。一般冬至前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,主人把鹅、鸡、鸭用笼子关住,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,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,这个过程谓之“槽”。到了过年的时候,鹅、鸡、鸭就会养得肥肥的,主人宰杀时就会十分高兴,如果家禽养不肥,主人就会感到没面子。以前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都要举行祭灶仪式,把灶台刷干净,把旧灶君取下烧掉,年三十凌晨把新灶像贴上,一送一迎,都要摆置酒肉、糖果、烧饼之类祭品,在灶前烧香送、迎灶神。不过,这个仪式到现在只存于一些偏远的客家村寨,大部分地方都消失了。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后,要择吉日打扫卫生,浆洗衣裳、被褥、蚊帐、窗布等物,干干净净迎接新年。这时,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,包粽子、爆米花、炸“油鼓”。陆川县北的客家人喜欢爆米花,县中的客家人喜欢包粽子,县南的客家人喜欢炸“油鼓”。“油鼓”是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,中空而圆,要掌握火候,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,这大概是“油鼓”一词的来历吧。“油鼓”呈金黄色,入口香而软,并且耐贮藏,的确是独特风味的客家小吃。

  陆川客家人喜欢吃鹅肉,鸡肉反成其次,有“无鹅不像年”之说。据老一辈人说,从前客家人颠沛流离,生活比较贫困,而鹅个头大,生长速度快,耐饥少病,没有饲料时还可用青草喂养,非常适合客家人迁徙时带在身边。而且鹅大肉多,可以“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”,体现客家人豪爽的性格,走亲戚时带上一大块肉也有面子。笔者小时候见农村家家户户都养有鹅,少的几只,多的十几只,一到春节鹅的叫声此伏彼起,未见人影,先听鹅声,饶有情趣。现在,养鹅已成规模化产业,尤其是陆川县乌石镇的养鹅业蓬勃发展,乌石白切鹅也成为一道餐桌佳肴,风靡广西,走向全国。

  大年三十是过年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天,家家拜山神、社公、土地,户户在厅堂挂像祭祖宗。在大门口贴上春联,房间、谷仓、禽畜栏、家具、床铺,甚至水缸都贴上红纸条,即所谓的“利市”。大人小孩都要洗澡、穿新衣。除夕之夜,不管多远的亲人都要赶回来吃团圆饭。吃罢团圆饭,晚上要守岁,每个房间都要灯火通明,叫“点岁火”,连猪舍牛栏也不例外。正月初一不准杀生,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,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。从初一到十五都不准讲不吉利的话,否则就要被掴嘴,名曰“打发新年财”。初二是走亲戚拜年的时间,特别是新婚夫妇一定要去岳父母家拜年,去时要带一对小母鸡,要祭拜岳父母家的祖先,并告知祖先女儿已出嫁成家。初三客家人认为是“三穷”日,不喜欢到别人家,也不欢迎别人到家里。这一天一大早要开门扫地,喻示把“穷鬼”扫出门,一边扫地一边唱:“金银财宝担担来,乞儿穷鬼出门去,你出不出?不出扫把打屎忽(屁股)”,接着又用扫把左右打几下。把垃圾堆成一堆烧掉,放一串鞭炮,表示送走了“穷鬼”。有些地方早上有吃“岁饭”的习俗,即前一天晚上先把饭蒸好,等到明早吃。吃饭前先要供奉神仙和祖先。初四也是拜访亲朋戚友的时间。“初五、初六,有酒无肉”,这是过去客家人生活的写照,现在生活富裕了,别说初五、初六,就是到了年十五(元宵)也会餐餐有鱼有肉。改革开放以来,陆川的年轻客家人大多外出打工,初五、初六也是该启程到外面闯世界的时候了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775-7270080 7139988 传真: 邮箱:28899821#qq.com
地址:陆川县二运站桥头旁边新时空广告传媒有限公司、陆川生活网办公室 邮编:5377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陆川县创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